地标节100位《地标人物·深耕者(2025)》公示 向深耕地标产业文明者致敬!
来源:秘书处   作者:地标节

来自人民的民意 地标人的感恩

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,一个个闪耀的地标产业,宛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道路。“赤峰羊绒”凭借国际标准走向全球市场,“五常大米”以卓越的品牌价值带动百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,非遗蜀绣在数字化浪潮中重焕生机、绽放光彩……这些充满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产业奇迹,背后凝聚着无数深耕者的智慧、汗水与坚守。百位《地标人物·深耕者(2025)》公示名单的揭晓,不仅是对这些杰出人物的认可与褒奖,更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关键的命题: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与全球化深入发展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,地标产业已然成为激活地域经济活力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根脉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新的重要载体。 

这些地标人物,来自不同的领域,却怀揣着相同的信念与追求。在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领域,科研工作者们如黄三文、孔令让等,日夜钻研、不懈探索,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,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;在地理标志品牌运营领域,企业家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卓越的商业智慧,如蔡金钗、陈明亮等,将一个个地方特色产品打造成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,让“小特产”变身“大产业”,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;在智慧农业技术创新领域,科技先锋们积极投身于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,朱涛、吴华等人带领团队不断创新,让无人机、智能设备等先进技术走进田间地头,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,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;在非遗技艺传承创新领域,非遗传承人们坚守匠心,如周东红、柯国辉等,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;在产业供应链优化领域,行业领袖们积极构建高效、便捷的物流与销售网络,王卫、刘强东等推动地标产品更快、更好地走向市场,减少损耗、提高效益;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,专家学者们致力于探索绿色发展之路,骆世明、蒋高明等提出的生态农业模式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;在标准制定与质量监管领域,专业人士们严谨细致,万宝年、赵镭等为地标产品的质量与信誉保驾护航,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;在乡村文旅融合创新领域,基层工作者与创业者们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,陈向军、胡静等打造出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,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;在产业人才培育与智库建设领域,教育工作者与专家们默默耕耘,曾德国、严建民等为地标产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,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;在国际认证与全球化运营领域,开拓者们积极拓展国际市场,程旭东、焦必宁等让中国地标产品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,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。

他们以多元维度的突破,构建起中国产业地标和人文地标的立体坐标系。每一位入选者,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,他们的努力与付出,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与赞誉,这份荣誉是来自人民的民意。而他们也心怀感恩,感恩这片孕育了丰富资源与灿烂文化的土地,感恩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,感恩人民群众的信任与鼓励。他们深知,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地标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 

未来,相信这些地标人物将继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,与更多的人携手并肩,在深耕地标产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他们将不断创新、勇于担当,为推动中国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,书写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,让中国的地标产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!

由地标节组委会、地标节(北京)控股有限公司携地标节孵化器(雄安)有限公司、地标节(广州)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、地标节(西安)品牌孵化器有限公司等“地标系”公司组织数百家机构推荐、大数据核验及多重权威信息溯源,推出100位《地标人物·深耕者》(2025)公示名单,现对以下100位地标产业文明深耕者进行公示。公示期为2025年9月7日至9月12日,社会各界可通过地标节官方渠道提出意见(纠错通道:www.中国地标节.com 和“世界地标节”公众号)。

微信图片_20250907085825.png

100位《地标人物·深耕者》(2025)

公示名单


(按产业领域分类,附权威数据锚点)



一、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领域

1. 黄三文: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所长,主导马铃薯全基因组测序,创建“优薯计划”,将育种周期从15年缩短至3-5年,累计推广新品种500万亩,减少种薯成本超10亿元(《自然·遗传》2019)。
2. 孔令让:山东农大教授,攻克小麦条锈病难题,培育“山农28号”等品种,2023年推广2300万亩,增产小麦10亿公斤(农业农村部数据)。
3. 赵久然: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,研发“京科968”等玉米品种,全国累计推广超3亿亩(《中国种业》2022)。
4. 董文博: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,突破大豆耐盐基因技术,使盐碱地亩产提升至180公斤(中科院报告)。
5. 胡仲秋:宁夏农科院枸杞所所长,选育“宁杞11号”,干果亩产提高40%,推动宁夏枸杞标准化种植(宁夏农科院数据)。
6. 李洪龙:广东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,开发抗病育种技术,减少蔬菜农药使用量50%(广东农科院报告)。
7. 王海波:江苏农科院粮作所所长,培育优质水稻“南粳5718”,口感评分90分,推动江苏优质稻产业(农业农村部检测)。
8. 陈治朋:甘肃祁连山药业董事长,建立当归标准化种植体系,药材有效成分提升30%(甘肃药监局)。
9. 张立平: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,推广节水小麦品种,节水效率35%,适应华北干旱区(中国农科院数据)。
10. 刁现民:河北农科院谷子所研究员,培育抗旱谷子“冀谷39”,带动北方杂粮产业升级(河北农科院数据)。

二、地理标志品牌运营领域

1. 蔡金钗:八马茶业董事长,安溪铁观音非遗传承人,推动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,带动5万茶农增收(企业年报2024)。
2. 陈明亮:五常乔府大院董事长,打造五常大米标杆品牌,市占率超15%,年产值破30亿元(黑龙江稻米协会)。
3. 周素明: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,带领企业实现全球35%的榨菜出口份额(企业年报2023)。
4. 钟睒睒:农夫山泉创始人,以水源地品牌战略推动千岛湖等地理标志价值提升,品牌市占率26.5%(欧睿国际2023)。
5. 阮殿蓉:原大益茶业董事长,复兴勐海茶厂,推动普洱茶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(云南茶产业协会)。
6. 汪俊林:郎酒集团董事长,带动古蔺县酱酒产业年营收超200亿元,提供就业1.2万人(泸州统计局)。
7. 陈先保:洽洽食品董事长,80%原料来自地标产区,年销售额超60亿元(企业年报)。
8. 王填:步步高集团董事长,助销湖南地标农产品超50亿元(湖南商务厅)。
9. 刘梅玲:湘绣非遗传承人,作品单价最高80万元,带动3000名绣娘就业(湖南文旅厅)。
10. 吴远之:原大益茶业董事长,推动品牌价值达315亿元,成为普洱茶地标代表(中国茶叶流通协会)。

三、智慧农业技术创新领域

1. 朱涛:极飞科技创始人,农业无人机全球市占率超30%,累计作业100亿亩次,农药使用量减少30%-50%(企业2024数据)。
2. 吴华:大疆创新农业线总经理,新疆棉花田无人化植保案例中,效率提升20倍,成本降低60%(新疆农业厅)。
3. 马浚诚:智慧农业云平台创始人,服务200万农户,助农增收15%(平台数据)。
4. 李楠:中集蓝海洋科技总经理,主导“深蓝1号”网箱,年产量5000吨(青岛海洋局)。
5. 张强:中国农大教授,研发精准施肥系统,肥料利用率提高30%(农业农村部)。
6. 刘成良:上海交大教授,农业机器人果园应用案例中,成本降低55%(上海交大报告)。
7. 赵燕:中国农科院研究员,主导农产品追溯平台,接入1.2万家企业(农业农村部)。
8. 孙金沅:北京工商大学教授,开发智能分选设备,果蔬损耗率降低25%(学校报告)。
9. 张漫:中国农大教授,航空施药技术实现农药减量45%(中国农科院)。
10. 邱静:中国计量院研究员,研发土壤检测设备,效率提升10倍(计量院数据)。

四、非遗技艺传承创新领域

1. 周东红:中国宣纸捞纸工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培养300余名匠人,推动宣纸年产值从2000万增至15亿元(泾县统计局)。
2. 柯国辉:德化陶瓷艺术总监,非遗传承人,推动电商销量占比超60%,年销售额20亿元(德化商务局)。
3. 梁中秀:蜀绣艺术总监,市级非遗传承人,文创产品年销超50万件(成都文旅局)。
4. 黄小明:东阳木雕董事长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带动产业出口额超3亿美元(东阳统计局)。
5. 谭湘光:壮锦大师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创新数字化设计,带动30村脱贫,户均年增收2.8万元(广西乡村振兴局)。
6. 杨昌芹:赤水竹编负责人,省级非遗传承人,推动产业产值破2亿元,带动2000人就业(遵义统计局)。
7. 林仕元:畲族银器艺术总监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作品年销超50万件(宁德商务局)。
8. 李淑英:苏绣艺术总监,省级非遗传承人,作品拍卖价最高200万元(苏州文旅局)。
9. 陈红: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,创新工艺使产品溢价率提升150%(景德镇陶协)。
10. 张伟:山西又见文化董事长,打造《又见平遥》演出超3000场,收入12亿元(山西文旅厅)。

五、产业供应链优化领域

1. 王卫:顺丰董事长,建立覆盖98%地级市的冷链网络,将地标产品损耗率从15%降至3%(企业白皮书)。
2. 喻渭蛟:圆通董事长,助销云南鲜花10亿枝/年,推动生鲜物流标准化(云南农业厅)。
3. 刘强东:京东创始人,“奔富助农计划”2024年销售额超1500亿元,连接832个贫困县(京东报告)。
4. 董明珠:格力董事长,“一县一品”直播单场带动赣南脐橙销售额1.2亿元(企业数据)。
5. 赖梅松:中通董事长,农产品运输量年增40%,构建全国农货流通网络(企业年报)。
6. 张勇:阿里前主席,天猫地标馆入驻品牌超5000个,GMV超500亿元(阿里研究院)。
7. 黄峥:拼多多创始人,“多多农园”直连1200万农户,助销地标农产品超500万吨(2024社会责任报告)。
8. 聂腾云:韵达董事长,生鲜配送时效提升至24小时,助销芒果等产品(企业年报)。
9. 周韶宁:百世创始人,冷链覆盖200城,推动农品运输效率提升30%(企业年报)。
10. 陈德军:申通董事长,助销烟台苹果10万吨/年,构建农产品快递专线(烟台商务局)。

六、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

1. 骆世明:华南农大教授,提出“生态农业循环模式”,减少化肥使用40%,土壤有机质提升1.2个百分点(《生态学报》2022)。
2. 蒋高明:中科院教授,推行“弘毅生态农业”,实现零农药种植,亩产增收20%(中科院报告)。
3. 张正斌:中科院研究员,推广旱作农业技术,节水30%,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(中国农科院)。
4. 杨校生:浙江林科院研究员,林下经济模式亩均收益超5000元,推动生态林业发展(浙江林业局)。
5. 王庆海:北师大教授,草原修复技术覆盖率65%,助力北方生态保护(国家林草局)。
6. 李玉:吉林农大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,推动“南菇北移”,林下种植年产值50亿元(吉林农业厅)。
7. 任南琪:哈工大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,研发污水处理技术,年减排COD 10万吨(哈工大报告)。
8. 朱永官:中科院城市环境所所长,土壤修复技术应用50万亩,保障耕地安全(中科院)。
9. 贺纪正: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员,固碳技术年减排200万吨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(中国土壤学会)。
10. 陈利顶: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员,生态廊道修复率提升40%,优化区域生态格局(中科院报告)。

七、标准制定与质量监管领域

1. 万宝年: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,主导12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(国家标管委)。
2. 赵镭: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,牵头制定12项地标产品国标,规范2万亿市场(国家标管委)。
3. 王静:中国检科院研究员,研发快速检测技术,将农药残留检测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30分钟(检科院报告)。
4. 鲍江峰:湖北标准化院院长,推动湖北150个地理标志认证(湖北市监局)。
5. 程永强:中国农大教授,制定8项食品质量标准,保障地标产品安全(农业农村部)。
6. 黄昆仑:中国农大教授,建立转基因检测标准体系,服务国家生物安全(农业农村部)。
7. 潘家荣:农业农村部农标中心研究员,修订20项农产品质量标准(农业农村部)。
8. 魏益民:西北农林科大教授,牵头10项食品营养标准,推动产业升级(国家卫健委)。
9. 邱静:中国计量院研究员,研发12款检测设备,提升地标产品质控水平(计量院数据)。
10. 赵燕:中国农科院研究员,推动农产品追溯标准全国覆盖,接入1.2万家企业(农业农村部)。

八、乡村文旅融合创新领域

1. 陈向军:浙江鲁家村“家庭农场+小火车”模式总策划人,打破传统乡村发展思路,将鲁家村从贫困村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。项目运营后,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,村集体收入从15万元激增至2000万元,开创“公司+村集体+家庭农场”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,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(安吉县文旅局数据)。
2. 胡静:河南信阳郝堂村党支部书记,立足当地生态资源,主导改造豫南传统民居,建设生态水系与特色景观。在其带领下,郝堂村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80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跃升至4.2万元,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典型案例(信阳市文旅局)。
3. 陈望慧:四川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书记,凭借四姑娘山景区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玫瑰种植产业,打造“玫瑰主题民宿+观光农业”综合体。不仅带动全村年增收超1500万元,玫瑰花产值突破3000万元,还推动当地文旅产业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(阿坝州乡村振兴局)。
4. 姜莉蔚:江苏永联村党委书记,创新“工业反哺文旅”路径,依托永联村雄厚的钢铁产业基础,投资建设农耕文化园、乡村美食街等文旅项目。2023年永联村接待游客120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1.2亿元,实现从工业强村到文旅名村的跨越(张家港市文旅局)。
5. 陈玉林:福建培田村古村落保护者,致力于明清古建筑群的活化利用,引入现代旅游运营理念,开发研学旅行、民俗体验等特色项目。如今培田村年游客量超50万人次,带动800余村民就业,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(连城县文旅局)。
6. 盛阿伟:浙江安吉黄杜村致富带头人,积极响应“白茶扶贫”号召,不仅在全国18省推广种植3万多亩白茶,还在本村打造茶文化主题旅游项目。通过举办采茶节、茶艺体验等活动,黄杜村年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,走出一条产业扶贫与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(安吉县农业农村局)。
7. 楼建伟:义乌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,深度挖掘陈望道故居红色文化资源,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红色研学基地。通过开发沉浸式党课、红色剧本杀等项目,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、餐饮产业收入增长300%,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(义乌市文旅局)。
8. 沈蒋荣:德清县民宿协会会长,整合莫干山200余家精品民宿资源,牵头成立民宿联盟。他主导推出“民宿+非遗体验+户外运动”特色旅游产品,统一服务标准与品牌营销,2024年莫干山民宿集群营收超10亿元,成为中国民宿经济发展的标杆案例(德清县文旅局)。
9. 郭占武:陕西袁家村党支部书记,首创“村民入股+集体运营”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。通过还原关中民俗风情,打造集美食、手工艺、民俗表演于一体的体验式景区,袁家村日均游客量达2万人次,年营业额超10亿元,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(礼泉县文旅局)。
10. 崔永元:口述历史博物馆创始人,在重庆开州投资建设乡村文旅综合体,融合影视拍摄基地、非遗工坊、田园体验等多元业态。项目落地后,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,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万元,为乡村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(开州区文旅局)。


九、产业人才培育与智库建设领域

1. 曾德国:西南政法大学教授,主编《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》,培养专业人才超2000名(学校数据)。
2. 严建民:中国农科院研究员,开展质检培训1.2万人次,提升产业标准化能力(农科院报告)。
3. 姚坤: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(商标局)一级巡视员,主导地理标志商标政策制定及国际谈判,提出‘地理标志文化’概念。‌‌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,编写教材8部,推动地标知识产权学科建设(学校数据)。
4. 许世洪:浙江省市监局调研员,组织地标培训500场,服务地方产业(浙江市监局)。
5. 李佳政:北京知产法院法官,审理地标案件200余起,奠定司法保护案例基础(法院数据)。
6. 房婉萍:南京农大教授,培养茶学人才500名,支撑茶产业地标发展(学校数据)。
7. 焦必宁:中国柑研所研究员,培训技术人员1.5万人次,推动奉节脐橙产量从45万吨增至100万吨(重庆农业农村委)。
8. 王笑冰:盈科律所合伙人,代理地标案件胜诉率85%,提供法律保障(律所数据)。
9. 张莉:中国贸促会研究员,发布行业报告30篇,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(贸促会)。
10. 郝文革:农业农村部农安中心高级农艺师,建立15项质检标准,规范生产流程(农业农村部)。

十、国际认证与全球化运营领域

1. 程旭东:赤峰东荣羊绒集团董事长,“东黎”品牌缔造者。他主导研发的FL1Z-2013K风吸式分梳生产线获国家专利,推动企业出口创汇18年跻身全国羊绒行业前十。作为CCMI成员,深度参与国际羊绒行业标准制定,将“赤峰羊绒”打造成地理标志产业典范。(CAPIAC)

2. 焦必宁:中国柑研所研究员,主导柑橘国际标准制定,使出口欧盟关税降低30%,2024年出口量增45%(海关总署)。

3. 陈明:湛江对虾协会会长,推动湛江对虾出口占全国60%,打造国际海鲜地标(湛江海关)。
4. 邝少媛:广东贸促会调研员,推动50个地标产品获国际认证,拓展海外市场(广东贸促会)。
5. 黄贤涛:广东农业对外经济促进中心主任,组织国际展会30场,促进农产品贸易(广东农业厅)。
6. 李桂芬:广东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,推动茶叶出口额增长30%,提升国际竞争力(广东农科院)。
7. 张成:景德镇陶瓷进出口公司总经理,推动陶瓷出口增长25%,传播非遗技艺(景德镇海关)。
8. 王海涛: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,带领蜂蜜出口量居全国首位(中国蜂协)。
9. 刘芳:云南农大教授,培养国际农业人才200名,助力地标产品全球化(学校数据)。
10. 任永泉:深圳有棵树集团董事长,跨境电商农品销量年增50%,打通出海通道(企业年报)。


公示须知


1. 异议处理:2025年9月7日至9月12日公示期内,如对人选信息有疑问,可通过地标节官网“信息纠错通道”(网址:www.dibiaojie.cn   www.中国地标节.com)或“世界地标节”公众号,或通过其他方式提交佐证材料,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复核。

2. 最终发布:完整名单将于9月19日在第四届地标节发展大会暨“地标之光·地标之歌”荣耀盛典上正式发布,完整名单将收录于《2025-2030地标产业趋势发展蓝皮书》。

3.专访纪录:中国地标节万里行活动,将组织有关媒体,走近这些“地标产业文明深耕者”,进一步进行专题访谈,录制纪录片,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这些为地标产业向产业地标不断跃升的耕耘者、奉献者、奋斗者的点点滴滴。

4.地标课堂:地标节组委会及“地标节系”公司,将协调各地相关部门、科研院所、高校职院,邀请这些“地标产业文明深耕者”走近课堂,走近《地标节·地标会客厅》直播间,传承技艺,传播文化,传递大爱。

发布时间:2025-09-07  阅读:13949次
  下一篇: 没有了!
联系我们

010-59393988

18610439222

szdbfhq@163.com

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3号楼

关注我们
世界地标节官方公众号

世界地标节官方公众号

地标节官网手机站

地标节官网手机站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szdbfhq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